数字金融创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23年12月通过湖北省科技厅认定。实验室面向国家和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重大需求,瞄准国内外学科前沿,赋能现代金融业“数智化”转型,打造湖北省数字技术攻坚的创新重地,构建湖北省乃至全国一流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与应用创新平台,建成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团队,逐步形成湖北省在数字金融领域的科研和产业优势,为湖北乃至全国的金融数字化理论研究与相关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为加强与国内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和其他单位等科技工作者交流与合作,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作用,现开展2025年度开放研究课题申报,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资助方向
本实验室重点资助以下研究方向(但不限于此):
1.金融大模型研究
(1)金融知识图谱智能决策
基于知识图谱技术整合金融领域多源数据(财报、新闻、政策等),通过表示学习与推理挖掘实体关系(如企业持股、竞争),为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场景提供智能化支持,解决数据语义关联与知识应用难题。
(2)智能体分析与交易策略优化
结合大模型智能体与NLP技术,从新闻、社交媒体等文本或图像中提取细粒度市场行情信息,抽取关键事件,关联事件驱动因子(如政策变化或/及人脸微表情数据解析),构建可解释的交易策略模型,提升事件驱动型投资的精准度。
(3)多模态金融数据融合预测
利用大模型(如Transformer)整合时序数据、文本、图像等多模态信息,通过跨模态对齐与联合表示学习,解决传统方法的信息丢失问题,开发高精度市场预测模型,强化决策支持能力。
2.审计大模型与审计治理研究
(1)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智能审计系统构建
聚焦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高效且精准的审计模型,探索如何通过知识推理等手段优化审计流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2)智能化审计治理及优化机制
研究与智能审计相适配的治理机制,明确技术应用中的责任分配和权责界限,优化审计质量保障机制,提升审计的独立性、透明性及可信赖性。
(3)审计大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
聚焦审计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大数据在审计过程中的高效收集、清洗、存储及分析方法,挖掘潜在风险和问题,同时为审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智能洞察。
3.基于交易数据的智能化金融数据治理
(1)金融风险智能监测体系
研发实时风险监测系统,整合多源交易数据(包括人脸图像数据),利用人脸防伪技术及时识别异常模式,实现毫秒级欺诈预警,构建特征提取-智能拦截-溯源分析全流程防控体系,提升高并发场景下的风险响应效率,降低金融机构合规成本。
(2)智能数据治理范式
开发非结构化数据智能解析引擎,构建交易特征库与动态知识图谱,实现客户风险画像精准建模,通过自动化清洗、合规审核与闭环优化机制,破解数据隐私与协同治理矛盾,提升治理效能与数据价值转化。
(3)数字金融协同治理架构
建立跨机构反欺诈协同网络,实现风险规则动态加载与穿透式监管,构建数据主权确认、隐私强化与跨境流动监管机制,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形成生态化联防联控体系。
4.数字金融支持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普惠金融数字化创新
基于区块链与大数据构建中小微企业多维信用评估体系,开发智能风控与自动化授信系统。创新数字票据、供应链金融等模式,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优化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全渠道服务,提升金融资源精准触达实体经济能力。
(2)绿色金融数字化赋能
构建碳足迹智能核算与绿色资产定价模型,研发区块链碳账户及绿色债券发行平台,引导资本精准投向新能源、生态修复领域,打造数字化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支撑低碳转型。
5.水-能-碳协同治理下的数智化转型体系研究
(1)多能协同与碳交易数字化平台
融合区块链与系统动力学模型,搭建覆盖风光氢储全产业链的能源-水-碳数据协同平台,通过智能算法优化清洁能源配置与电网动态平衡,同步开发嵌入流域水资源约束的碳期货合约及风险预警系统,实现碳排放权交易与多能互补系统的实时联动。
(2)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气候风险管理
聚焦氢/氨燃料船舶等新技术,构建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模型,设计航运碳资产证券化、动态碳远期合约等衍生工具;结合环境投入产出网络量化火电退役的产业链风险,开发集成卫星遥感数据的气候保险组合,建立碳泄漏风险传导模拟与对冲机制。
(3)智能碳监管与数字交易基础设施
依托区块链构建企业级碳账户系统,整合卫星遥感、物联网传感器形成碳排放监测网络,开发AI驱动的碳配额分配算法;搭建数字孪生碳交易平台,集成碳资产定价、衍生品交易及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功能,实现碳市场全流程数字化治理。
二、课题资助对象及申请条件
1.资助对象
国内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和其他单位等科技工作者,均可提出资助申请。
2.申请条件
(1)课题申请人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博士学位,其他申请者需有二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科研人员书面推荐。须具有一定的团队组织、协调能力,并具备较高与申报课题相关的专业素养能力。
(2)课题申请人须为课题实际负责人,能保证足够时间和精力从事该课题研究。
(3)为促进学术合作和交流,鼓励与实验室研究人员联合申报,并开展实质性合作。
三、申报要求
1.每个项目负责人只限申报1项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人确定研究方向及项目名称等内容后,自行下载《数字金融创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申请书》(附件1),按规定格式认真、如实填写,非标准格式的申请不予受理。
2.申请书要求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在近期可取得一定进展。
3.申请人须于2025年6月30日24:00前将申请书以word版发送至联系人邮箱hkldfi@hbue.edu.cn,邮件主题及申请书名称均为“姓名+2025年开放基金”。
4.2025年7月15日前开展课题申报评审,并公布课题立项结果。获批立项的课题申请人,须将纸质版《数字金融创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申请书》(一式三份),于7月20日前将寄到实验室,申请书应加盖申请所在单位公章,逾期不予受理。
四、评审流程
申请的项目由实验室组织进行审查(形式和资格审查未通过者不能进入专家评审);初审合格后,实验室将委托同行专家进行书面评审;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将进行终审,确定资助项目和批准金额。获得资助的申请者,应与实验室签署合同。
五、资助经费
1.本年度实验室计划资助重点项目3项左右,每个项目拟资助5万元,一般项目10项左右,每个项目拟资助3万元。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的研究期限均为1年。
2.获准立项的重点课题支付启动经费2.5万元,一般课题支付启动经费1.5万元;课题完成并验收通过后拨付剩余50%科研经费。
六、结题要求
1.研究期限:2025年8月1日-2026年7月31日。经批准后,可最多延期6个月,逾期课题做撤项处理,追回已拨付资金。
2.课题结项成果形式主要为学术论文等,课题成果必须与申报课题题目高度相关。
3.课题成果一序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或一序通讯作者第一署名单位须为湖北经济学院数字金融创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英文:Hubei K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Finance Innovatio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4.课题结题严格按照学科的学术标准执行。
(1)重点课题结题须满足条款①、②中的任意一项,具体如下:
①在湖北经济学院认证的中文一类或英文B+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篇,并且,在湖北经济学院认证的中文二类或英文B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篇;
②在湖北经济学院认证的中文二类或英文B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篇;
(2)一般课题结题须满足条款①、②、③中的任意一项,具体如下:
①在湖北经济学院认证的中文一类或英文B+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篇;
②在湖北经济学院认证的中文二类或英文B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篇,并且,在湖北经济学院认证的中文三类或英文C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篇;
③在湖北经济学院认证的中文三类或英文C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篇;
湖北经济学院期刊分级目录见附件2、附件3。每一项目的最终成果要求将约定在相应的项目合同中。
5.对于结题验收为优秀等次的课题,课题主持人再次申请实验室课题,将予以优先资助。
6.基金资助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包括收集到的资料、数据、研究报告、相应软件及其测试检验报告等)归研究者与本实验室共同所有,项目结题时相关成果应提交实验室留档。
七、联系方式
电话:027-81977212
联系人:黄老师
邮箱:hkldfi@hbue.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开发区杨桥湖大道8号湖北经济学院香帅楼1001室
附件1:数字金融创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书.docx